如何当皇室战争游戏主播
1、2022年7月28日,是我的21岁生日,想着写点东西当个纪念,其实跟多少岁没有关系,就是想写点东西,当做未来的回忆,大概想了想,应该会包括下面几个部分。这段是我全部写完以后补的,我写完以后发现有些不知所云,但是也无所谓了,相信这么长的东西也不会有多少人看,主要还是留给自己看的。文章中的蓝色字体表示话题跑偏了,我怎么开始做视频。1.1看视频的经历。
2、2017年,我在用网易云听音乐,网易云是能够发视频的,当时有很多人转载站和的视频到上面,我经常在上面看视频,其中经常看到的是逗川的绝地求生的视频,主要吸引人的是那种快乐的游戏氛围和对的探索,但是因为网易云搬运不全,而且总是不能及时更新,所以我一气之下就下了站。吸引我下载站的视频。
3、这个视频当时我应该看过几十遍,当时有时心情不太好还会拿来看,我听说过“用户驯化”这个概念,意思是产品逐渐影响用户的行为,对于站来说,它理想的用户是每天在上面画很多时间的、喜欢看多品类内容的相对年轻的群体,但是刚刚接触站的用户往往是带着纯粹目的来的,比如查游戏攻略、追番剧、看影视解说等,站需要想办法留住这些人,并且将他们“驯化”为理想用户,这里的驯化是中性的,如果平台有能力让观众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内容,用户会自然而然地自我驯化,那么对于我而言,“用户驯化”的过程大概是:看逗川的游戏视频→看相关游戏的视频→看各种各样的游戏视频→关注到影视和鬼畜区→开始看各种视频。
4、当时的“各种视频”可能有一半是游戏区,在各个区里游戏区基本上一家独大,我关注的也基本是游戏区的主,我记得当时看到的专门做一款游戏的人很少,基本上都是寻找比较有意思的独立游戏做实况,到现在为止,我看过的独立游戏应该没有一万款也有八千款了,硬核云玩家了属于是。因为小时候确实没玩过多少游戏,像穿越火线、英雄联盟比较火的时候,我也是因为没有玩过所以没办法加入同学间的讨论,疯狂看游戏视频这个行为可以看作小时候没玩够游戏的代偿,
5、在看了大量的游戏视频后,我对游戏视频的兴趣也减弱了很多,13、19年我主要看变成影视区,我也是个硬核云影迷,看的影视解说不小于一万部。当时的影视区也是繁华过一段时间,有大量的影视,这段时间里观众也是变得越来越挑剔,快速地讲解剧情这种视频风格逐渐不吃香了,影视区的视频风向也从原来的“3分钟说电影”、“5分钟看完”变成十几分钟的细读剧情、二十分钟的电影技法分析、几十分钟的隐喻分析。
如何当皇室战争游戏主播
1、不过似乎有点讽刺,因为平台扩大,新增了许多的“待驯化用户”,现在又有了很多账号做这种“几分钟看完”的内容,还创新地搞出了“一部电影分三段发”的玩法,为的就是把观众吸引进个人主页,让观众在“不经意间”点了关注。而且为了让观众快速进入剧情,直接开头就叫“这个男人”、“这个女人”,然后把剧情支线全部砍掉,使得大量相似类型的电影看起来就是一个样。我不好评价这个做法怎么样,当然有很多人说这个就是废品,把电影的精华都去掉了,但是仔细想想,我当时看的影视区也差不多是这样,也是观众在看了大量“3分钟速讲”后,对视频的要求提高,逐渐改变了视频的风向。
2、况且,对于我这样一个“硬核云影迷”来说,大部分的电影都没有看过原片,拿着别人视频提到的什么“救猫理论”、“暴风雪山庄模式”、“人物弧光”,又凭什么有优越感呢后来是生活区的异军突起,在生活区刚出来的时候,许多观众都是比较兴奋的,毕竟我们这些被“驯化”过的完全体理想用户,是希望看到多样化的视频的,生活区的“内卷”是各个区“进化”的缩影,在家拍摄需要化妆;需要打上面光、轮廓光、氛围光;需要用专业设备收音;外景需要稳定器和能拍夜景的相机。这好像给所有人都植入了一个想法,人们会想:“最不需要门槛的生活区都做到了这一步,你做游戏、科技、美妆、体育的怎么能这么不专业”。
3、后来在某个时间节点,所有的大全都进行了设备升级。好像在站发视频突然变成了一件特别需要门槛的事情,好像你不会剪辑、不会做封面、没有好的设备就没办法做视频。
4、1.2学习做视频的经历。在看视频的过程中,我一直有做视频的想法,也收藏了许多的教程,但是并没有实操过,第一次练习是在高考以后。因为家里电脑的配置根本带不动,我下的是当时比较火的“万兴神剪手”,但是即使这个软件也是勉强带动而已。
5、当时我最喜欢的视频类型是影视混剪,我第一个做出来的视频是自己高中拍的一些片段的混剪,但是因为我并不喜欢拍摄,素材量很少,但是用了大量的转场模板和滤镜模板,我半年后回头看简直是光怪陆离。当时我最喜欢的是这样的混剪视频,最吸引我的是里面的转场,以至于当时我认为转场是剪辑中最重要的东西,所以剪什么东西都要加转场,各种素材的拼接都要加转场。但是很快,我的感觉变了。